完善“四导”诗教工作模式 着力提升检察文化水平和品位


[日期:2018-11-19 14:40:52]
来源:
作者:

近年来,即墨区检察院积极传承即墨历史文化,寻源经典文化,对接检察文化,积极推进“诗教育人”工程,注重以诗育人、以词教人,充分发挥诗词的教育作用、引导作用、感化作用,建立起了“党组领导、学会主导、典型传导、载体引导”的诗教工作发展模式,全院干警爱诗乐词、赋诗作词、吟诗诵词蔚然成风,推动了全院诗教工作的创新发展,提升了检察文化的水平和品位。我院被评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,代表区直机关接受了中华诗词学会的视察考评,得到了中华诗词学会郑伯农会长、周学锋秘书长等领导的充分肯定。
     一、加强党组领导,健全诗教工作组织体系
 一是建立诗教工作领导小组。效果好不好,关键在领导。院党组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建设,将诗教工作作为弘扬国学经典、建设检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成立了以检察长任组长、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、其他院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“争创诗教工作先进单位工作领导小组”,将诗教工作纳入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,从党组决策层面对诗教工作进行安排部署,予以全力支持。
 二是制定诗教工作规划。院党组制定了《争创诗教工作先进单位的工作规划》,对创建工作做出详细规划,每年初都制定具体的创建工作方案,把各项创建目标分解到各职能科室,实行任务目标倒计时的做法,认真抓好落实。建立了《诗教活动管理制度》、《诗教工作考核制度》、《诗词创作培训制度》等长效机制,实现了诗教争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。
 三是领导干部带头创作。党组成员和其他班子成员带头写诗,目前已经创作各类诗作30余首。原检察长丛镇珠创作的诗词入选《即墨市历代诗词选》,原副局级检察员周鸿法创作诗词已经结集出版,4名班子成员的11首诗词作品发表在院诗刊上,在干警中引起广泛好评。院还聘请周鸿法同志作为专职诗词培训导师,经常来院与青年干警交流创作体会。在院领导干部的带头引导下,全院干警踊跃进行诗词创作,以诗言志、以词喻情,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品。
     二、注重学会主导,形成全院诗词创作繁荣局面
 经即墨区诗词协会批准,在全省检察机关率先成立了“检察官诗词学会”。检察长兼任会长,现有会员24人。学会发挥组织协调作用,把全院广大诗词爱好者组织起来,成为全院诗词工作发展的主导力量。
一是发挥检察官诗词学会的组织作用。诗词学会定期举办赛诗会,每期确定一个主题,组织干警围绕主题开展诗词创作;组织干警积极参与首届“诗词中国”传统诗词创作等全国性、区域性大赛,干警积极踊跃投稿;组织干警结合检察业务深入开展学术研究,将“古诗词中的廉政文化”等题目纳入检察理论研究年会,干警共创作相关论文20余篇。经常性开展诗词朗诵比赛、诗词吟诵会、古诗文知识竞赛、诗词研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,从中体会到古人清廉高洁的志趣和忧国忧民的情怀,培养干警执法为民的理念和廉洁自守的品格。
二是发挥检察官诗词学会的培训指导作用。诗教工作的基础在于诗词创作培训。该院高度重视诗词创作培训工作,结合 “检察官教检察官”活动,制定了《即墨市检察院诗词创作培训制度》。建立了师资培训队伍,由具有一定诗词水平的检察官诗词协会骨干会员担任兼职教师,实行定期培训机制,为每位干警发放了《诗词写作教程》一书,每月开展一次诗词创作培训,培训内容分别为写作技巧和名作赏析,注重引导干警领略诗词之美,干警爱诗、学诗、吟诗、写诗、用诗的兴趣盎然。
三是发挥检察官诗词学会的宣传带动作用。在诗词学会的宣传带动和熏陶感染下,目前全院有5名干警成为即墨区诗词协会会员,多名干警的作品被即墨区诗词学会会刊《即墨诗词》收录。诗词协会协调院宣传办公室,联合撰写信息通讯,宣传诗词创作情况,带动起了更多的人参与进来。干警通过吟咏唱和,更好地体会诗词韵律,享受文思泉涌、妙笔生花的快乐,形成了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。
三、坚持典型传导,以点带面形成全员参与格局
 诗词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许多人或因知之过少而却步,或因惧之过大而远观,不敢或不愿加入到诗词的行列。为此,该院着重从点入手,以点突破,用点带面,实现了层层传导、以点聚人、由少到多,初步解决了人员参与少、诗词小众化的难题。
一是全员推荐,筛选出5名典型代表。为了找准能够发挥传导、带动作用的诗词方面的优秀代表,该院组织了多次推荐活动。首先是自荐,让爱好诗词的干警自己向学会报名;其次是全院性推荐,下发正式通知,让全院干警相互推荐;另外,就是个别推荐,通过干警之间的了解,个人向学会推荐自己认为诗词修养较高的干警。该院退休副局级检察员周鸿法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,当天就带着自己的作品到院进行了自荐;多名年轻干警通过自己QQ空间发现刘杨同志的诗词作品极具古范,推荐该同志为重点培养对象;政治处等部门通过多年的了解,又推荐了4名同志。这6名老、中、青相结合的典型代表,构成了该院最初的诗教工作推广力量,为下一步全面推开奠定了基础。
二是精心培养,为诗词典型提供成长机会。在确定了6名典型力量后,该院为其量身打造了培养计划,从各个方面为其成长提供机会。该院组织专门人员,为典型人才整理了近年来的作品,有电子版的予以统一排版保存,没有电子版的帮助录入电脑,通过整理,搜集到了一大批诗词精品。该院还为这些诗词典型订阅了《中华诗词》等刊物,安排他们及时参加上级组织的关于诗词方面的培训、采风、笔会等,帮助他们增长见识,结交诗友,增长才干,所有费用均由单位承担。
三是发挥作用,在全院传导诗词正能量。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。为了让这6名诗教推广力量发挥最大的带动作用,把自身对诗词的热爱传导给更多的干警,该院注重让这些典型在检察官诗词学会组织的研讨活动上现身说法,谈体会、谈心得、谈收获,谈诗词对自己工作生活、道德修养的影响,使更多的干警受到感召。还注重发挥6名典型的传帮带作用,每人通过自己的工作圈、生活圈,在自己的同事朋友中传诗扬词,使诗词更多地进入到了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。
     四、突出载体引导,营造良好的诗词文化环境
 一是精心编辑印发诗词刊物。该院诗词学会建立了会刊《墨检诗苑》,定期向干警征集诗词作品,目前已征集干警作品600余篇,其中刘春华撰写的观看莱芜梆子《儿行千里》的观后感长诗《殇》、吕秀丽创作的反映自己公诉感想的长诗《公诉人随想》均被山东省检察院转发,在《山东检察》刊发。该院孙振强同志撰写的2000多字的228行七言组诗《党的群众路线》被省检察院外网、内网网站两次转发。干警刘杨、周鸿法分别出版了自己的个人专辑《炼墨》、《情感赋诗》。
二是充分运用办公网络传播诗词文化精神。在局域网平台上创办《墨剑文苑》、《墨检诗苑》电子书刊和电子专栏,发表干警原创诗词、文学、摄影、书画等艺术作品,充分展示干警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品位,使其成为干警展示才艺、增强团结、鼓舞士气、促进交流的舞台。利用全视通平台,建立诗词爱好者交流群,在局域网上随时互动交流。建立电子阅览室、图书室、教育和文化活动室等设施,为干警学习、交流、讨论和开展诗词文化活动等提供方便的场所。
三是建设诗词文化长廊。投资7万余元,对办公大楼的走廓进行了设计,每层一个风格,每层一个主题,分为即墨古今长廊、廉政文化长廓、党建文化长廊、道德文化长廊等,其中五楼是“诗风词苑”,定期更新干警的优秀诗词作品,使干警油然产生自豪感和使命感。现在该院的诗词文化长廊已经成为机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Copyright © 2017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检察院. All Rights Reserved 鲁ICP备07022784号-1

技术支持: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