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身边的榜样】刘春华:以检察担当书写春华秋实


[日期:2021-04-07 17:14:29]
来源:
作者:

  
      刘春华,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。“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,庸碌一生,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。”从检十二年,刘春华用她优秀的品质、卓然的才华、特有的细腻、超人的坚韧书写着基层检察人的担当,用检察业绩绘就人生的春华秋实。她先后荣获平安即墨建设先进个人、青岛市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统一业务系统应用“岗位能手”、山东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能手等荣誉称号,被即墨区委、区政府记个人三等功两次。
      最审慎--三大本办案笔记,一年150起案件的案情仍历历在目。2009年,刘春华考入离心中梦想最近的地方——检察院。法学硕士毕业的她进入公诉科,开启了办案人生。每天六点起床到晚上九点半,她不是在办案、就是在办案的路上。满脑子都是案子,哪些要到期,哪些要准备开庭,哪些当事人提出了什么诉求。吃饭时和同事讨论案子,晚上睡觉前在心里逐个捋一遍案子。在办理邱某某等五人盗掘古墓葬一案时,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讯问时辩称其系被蒙骗,不知道是挖古墓,而以为是在挖灌溉管道。在列明详细补充侦查提纲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同时,刘春华决定亲自去查看案发现场。
       当天因雨后道路泥泞,无法上山。经询问当地村民,证实本村根本无任何灌溉管道,山上没有水,更不可能在山上挖管道。根据卷内笔录及辨认现场照片,挖掘地点位于山顶,不可能在此处挖灌溉管道,且掘坑形状系直上直下,而灌溉管道应向四周农田延伸。犯罪嫌疑人所用挖掘工具洛阳铲为盗掘古墓葬专用工具,不是挖管道用工具。“内心确信”的司法判断必须源于确认无误的事实,最终,该案五人均以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处实刑。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,刘春华常以一句话告诫自己“你办的其实不是案子,而是别人的人生”。
       求极致--2011年,检察院成立一个全新的部门——案件管理办公室。业务能力精湛、法律功底深厚、文笔出色、条理清晰、认真仔细的刘春华作为最对口的干警调整到案管办工作。作为新成立的部门,案管的工作没有经验可循,只能摸着石头过河。十年间,从人工管理各类法律文书到统一业务系统生成、制作所有文书,从手动填录统计报表到统计案卡的即时生成和传递,科技化、智能化节省大量人力物力,标准化、精细化也对案管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。
       针对业务部门承办人提出的“监控依据什么标准”的问题,以《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使用指引手册》为依据,结合上级院案件质量评查通报及评查标准,参照流程监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收集的意见建议,刘春华组织制定了《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案件痕迹管理指引》、《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案件痕迹管理指引》,涵盖受理、审查、审查终结、流程结束四大环节,细化通知辩护、权利义务告知、讯问、询问延期操作、退回补充侦查等31个重要节点,提醒注意事项94个,从必备文书的制作到案卡数据项的填录,均作出了明确、具体的规定,基本覆盖了办案过程中可能出现疏漏的所有节点。
       “案件受理、律师接待、质量评查、流程监控、统计分析、信息公开”,案件管理的各项职能刘春华已经了然于心。标准化手册的制定、痕迹化管理的执行、全程化跟踪的监控、立体化分析的研判,案件管理工作飞速发展的点滴中,镌刻着刘春华兢兢业业、苦心孤诣的求极致精神。
       守初心--2021年,进入不惑之年的刘春华接手了控告申诉工作这个新课堂。憧憬又忐忑、期待而焦灼,怎样接待来访人,如何分流群众来信?司法救助的线索怎么审查、刑事申诉案件怎么办理?司法局、政法委、市院的文件有没有按期报送,信访2.0系统的信件有没有如期回复......
       一个全新的领域、一扇洞开的大门,两个月倏忽而过,不服输的劲头、超强的学习能力,让刘春华用一根针穿起千条线,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,手头工作开始变得井然有序。不是没有过气馁、不是没有过眼泪,但责任感、使命感要求她必须对检察工作认真负责,必须对来访的人民群众认真负责。
        只要是她负责的工作,一定要拼尽全力,做到极致,同事们说她有“强迫症”,活得太“拧巴”,好像总是跟自己较劲。刘春华却说“不逼自己一把,怎么会知道可以做的更好呢?”心之所向,虽九死其尤未悔。怀揣为民检察的初心尽责履职,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努力奔跑。即便人潮如海,她也是最耀眼的一个。